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
我校本期新增ESI高被引论文4篇
发布时间:[2025-07-15]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根据ESI 2025年7月最新数据,我校本期新增高被引论文4篇,具体论文信息如下:

高被引论文1

论文题目:

Conformations of KRAS4B Affected by Its Partner Binding and G12C Mutation: Insights from GaMD Trajectory-Image Transformation-Based Deep Learning

作者:

Chen, Jianzhong(陈建中,理学院); Wang, Jian(王建,理学院); Yang, Wanchun(杨万春,理学院); Zhao, Lu(赵璐,理学院); Hu, Guodong

论文简介:

基于轨迹的深度学习和相关网络分析在蛋白质功能的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采用基于轨迹的深度学习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蛋白质结合和G12C变异介导的肿瘤蛋白KRAS4B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NF1, RAF1和SOS1结合约束了开关区域SW1和SW2以及loop区域L4和L5的结构涨落,而G12C却影响了这些结构区域的稳定性。同时蛋白质结合和G12C能异构调控KRAS4B的活性,这为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辅助。

高被引论文2

论文题目:

Identifying Inhibitor-SARS-CoV2-3CLpro Binding Mechanism Through Molecular Docking, GaMD Simulations,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 and MM-GBSA Calculations

作者:

Chen, Jianzhong(陈建中,理学院); Wang, Jian(王建,理学院); Yang, Wanchun(杨万春,理学院); Zhao, Lu(赵璐,理学院); Xu, Xiaoyan(徐小燕,理学院)

论文简介:

运用相关网络分析和QM/MM-GBSA计算研究抑制剂与SARS-CoV-2主蛋白酶的结合模式。相关网络分析披露了催化位点的构象变化如何通过构象响应传播到较远的结构区域,而不同结构区域的构象变化反过来又介导了主蛋白酶的催化活性。QM/MM0GBSA计算不仅阐明抑制剂的结合能力,而且也识别了用作药物设计的靶点,包括L27, H41, C44, S46, M49, N142, G143, S144, C145, H163, H164, M165和E166。这些发现也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和辅助。

高被引论文3

论文题目:

Rational design of 1D/2D heterostructured ZnSnO3/ZnO/Ti3C2TX MXene nanocomposites for enhanced acetone gas sensing performance

作者:

Buting Sun, Yongling Ding*(通讯作者)(丁永玲,交通土建工程学院), Qi Wang , Peng Song

论文简介:

论文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将静电纺丝制备的一维ZnSnO3/ZnO纳米纤维附着在二维Ti3C2TX MXene片上,获得了1D/2D异质结构的ZnSnO3/ZnO/Ti3C2TX MXene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nSnO3/ZnO纳米纤维的直径约为400 nm,ZnSnO3/ZnO纳米纤维交叉覆盖在手风琴状的MXene切片上,结合紧密均匀。气敏测试数据表明,与ZnSnO3/ZnO样品相比,MXene复合后的样品在100 ppm丙酮气体中的响应值(15.68)提高了3.5倍,最佳工作温度(120℃)显著降低。响应值的提高和最佳工作温度的降低主要归因于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加、MXene的催化作用以及p-n异质结的形成。由于异质结的成功构建以及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成功实现了丙酮气体的实时高效检测,为新型高性能丙酮传感器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高被引论文4

论文题目:

Lithium-Ion Battery Condition Monitoring: A Frontier in Acoustic Sensing Technology

作者:

Pan, Yuanyuan; Xu, Ke; Wang, Ruiqiang; Wang, Honghong; Chen, Guodong(陈国栋,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Wang, Kai

论文简介:

论文系统综述了声学传感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充电状态、健康状态和过充行为评估中的应用。这项技术实现了多方面突破:它能精准“把脉”电池电量,通过建立声波特征与剩余电量的对应关系,大幅提升预测精度,解决了电动车续航预估不准的问题;能提前预警电池衰老,借助声波变化识别老化迹象,比传统方法更早发现性能衰退;还能在过充导致发热膨胀前,通过声波异常提前发出安全警报,为紧急处置争取时间。这些进展为构建更高效、安全的电池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助力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文/李洪华)

编辑:栗波  /  审核:黄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