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学校文体馆东侧发生了令人称奇的一幕:锣鼓喧天中,100多名学生静坐在地上,除了眼睛一动不动。这一幕,吸引了几十名学生驻足观看。据悉,这是学校第十二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之一“发呆大赛”的现场,参赛选手被要求除了眼睛,哪里都不能动。 参加比赛的王昆称希望自己能夺冠 ,“我觉得我有发呆的天赋,同学也觉得我呆呆的”。不过,这场比赛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比赛进行了60分钟后,仅有6名同学因为脚麻退出比赛。比赛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制造干扰源。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但是无奈,现场同学们坚定的眼神和淡然的表情没有让心协的“小伎俩”得逞。2小时候后,现场仍有16名同学纹丝未动。心协会长陈鸿滨表示,“我们会持续发呆,直到选出10名最佳选手为止。”协会成员商议后决定进行眨眼淘汰赛。这一时间段内,每位同学要坚持不动,并且不能眨眼,坚持时间最长者胜出。瞬间,赛场气氛凝重起来,一场单纯的发呆似乎变成了自控力的比拼。开始有人陆续离开,“还有9个”、“还有8个”……陈鸿滨不断提醒着在场的选手,所有人都拼着劲多坚持几秒。观众们也被这种气氛吸引了,兴奋变为沉静,他们也跟着选手呆起来。最终,来自航空学院的闫敏学同学获得第一名。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陈朝霞老师介绍说:“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会寻找各种新鲜刺激的事物来体验自我的多样性,但是静态的挑战并不多见。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这一时期的‘内在自我’推出了这个别出心裁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沉淀情绪,倾听真我。”据悉,本次活动月的整体方案推陈出新,通过对每一个成长阶段(从童年到老年)核心议题探索和体验,提供给学生在发展中看待生命的机会,帮他们丰富当下的自己,阳光健康地成长。目前,活动月已吸引了1500余名学生参与。好奇心强的同学们在好奇实验室——“拥抱实验”中体验到了关爱他人即是关爱自己的幸福;想象力丰富的同学们在发呆大赛中意外收获了平静的喜悦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富有爱心的同学们在朋辈辅导大赛中理解了尊重和共情的必要性,学习了倾听和提问的技巧。接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将举办异性交往的团体辅导、无领导小组面试比赛、微信直播间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文图/王颉)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