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18 > 综合新闻 > 正文 >
【交院故事】用心铸大爱 ——记“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者”包济伟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02]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今年五十六岁的包济伟老师,做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十四年了,在高校资助系统中,是年龄最大,从事学生资助工作时间最长的了。长达十四年的资助工作,包老师已深深“扎根”于学生中,每当在校园里遇到他,学生总是亲切的叫他一声“包大爷”,一声爱称,深藏着一名老教师十四年的资助情怀。

“做学生资助工作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细心和爱心,我不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种负担,而是享受这种被学生需要的感觉”,包老师表示,这么多年来自己可以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就是源于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学校的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奖助学金评审、困难学生资助补助、大学生入伍宣传、入伍补贴、贷款等工作都是包老师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繁杂而又枯燥,但对于包老师来说,这些工作给他带来的却是无限的享受与满足。

包老师每年要开十几场关于助学金申请、助学贷款以及征兵入伍工作的讲座。每次讲座结束,包老师总是被学生围住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好多的问题在讲座中已经讲过,但包老师还是会一一详细解答。“手机永远都是开机的状态,学生的电话都会接”,包老师说“自己已经二十多年没换过手机号,就是怕自己带过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联系不到自己”。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尽自己的所能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人一把,更能让他心存感恩,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包济伟老师不仅在做学生资助工作,还担任班主任。他说,在学生身上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充满年轻与活力,在这样好的年华,更应该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学有所成。

“包老师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严谨,对每一个同学都充满爱心,特别有耐心,将耐心养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他每天都很乐观,总是面带笑容,生活的有滋有味,不仅是一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更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学生工作处的同事如是说。

爱心不应只停留在工作,它本是生命的一部分。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包老师都会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汽车工程学院09级的一名毕业生不小心摔断了腿,一万多的手术费用实在拿不出,包老师得知后立即组织学生募捐,很快就凑齐了手术费。

情系国防心系学生

包济伟老师一直认为大学生入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参军不仅可以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绽放青春风采,也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而且在部队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退伍回来依然可以继续完成学业。对于参军的同学,包老师也是一条龙服务,从最初的报名体检到退伍后的学费减免,包老师全程跟踪,关注着每一位学生。

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一群行走的“迷彩绿”,穿着统一,步伐整齐,这是包老师指导成立的军魂班。“他们都是退役的军人,很多人都是我推荐到部队的,他们退伍回来了,我也得对他们负责。”他说这些人都在部队锻炼过,做事干脆利落,就算退役了也应该绽放他们的光彩。军训的时候他们协助教官军训,平时协助检查宿舍卫生,帮助国旗班训练,讲述军事理论课等等。在济南警备区民兵教练员集训考核中,军魂班的四名同学代表天桥区参加比赛拿到了团体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简单工作做到极致必然不简单

包老师表示,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是分不开的。针对在校学生,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资助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用来资助家庭经济贫困、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在政策设计上做到以人为本,方便办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要符合相关政策,就能相应获得国家政策资助。我校在严格落实这些国家政策的同时,学校联合社会企业设立了社会奖学金,如“烟台交运奖学金”“铁拓奖学金”“蓝海奖学金”等。此外,学校出台了新型资助办法――科研助学岗,学生协助老师做科研项目,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津贴补助,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得到了科研补助,还培养了科研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多年来,包老师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对待学生真真切切。那份默默奉献的情怀一直坚守着,朴实善良的光芒一直闪烁着。

图:包济伟老师(右一)在给学生讲解资助政策

(党委宣传部 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文/张恒达 任文静 姜雨彤)

编辑:李亚璇  /  审核:孙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