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校第一轮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评估,我校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第一轮“第一书记”包村工作。
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现场测评、百姓投票、市县乡满意度、脱贫完成情况、随机走访百姓家、电话抽访等程序进行了调研评估,反馈结果为:市县乡党委对我校第一轮帮包工作落实帮包责任、支持第一书记工作情况的满意度评价得分均为满分,帮包工作完成情况为“优秀”等次;帮包的夏津县新盛店、西菜园、小辛庄三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评估等次为“完成”;第三批第一书记王洪鹏、王俭东、周德杰三位同志工作表现突出,评估等次为“优秀”。
从2012年4月省委、省政府部署第一书记工作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第一书记工作的协调和保障工作,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帮包工作,成立了第一书记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先后数次深入帮包村现场调研,调度、指导帮包工作,慰问困难群众,关心“第一书记”工作和生活。学校各单位大力支持“第一书记”工作,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帮扶工作,为第一书记们圆满完成帮扶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自学校按照省委统一部署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学校选派的王晨晖、王洪鹏、冯普刚、张健、曲峰、王彤、王俭东、周德杰八位第一轮第一书记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扑下身子、真心融入,实干苦干、无私奉献,办实事破难题,强素质树形象,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脱贫致富服务队,以坚强的党性、顽强的作风、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他们不怕吃苦真心实意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时刻把百姓的冷暖记挂心头,和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年多来,8位第一书记按照省委的指示,坚持党建扶贫不动摇,抓住重点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带领帮扶村广大党员干部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为三个村先后筹集资金及落实项目1000余万元,全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建水利设施,通电、通水、修建排水设施、垃圾回收系统,安装路灯、绿化美化,建文化大院、健身广场,修建集贸市场、安装入村大门、配备村两委办公家具。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及各种扶贫问苦活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晚会下乡,成立村文艺团,开展广场舞学习活动;联系红十字会医院开展复明工程(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联系五家医院开展义务健康查体活动;联系学校领导帮扶特困户;开展助残帮扶工作,先后申请助残资金9.8万元;联系民政、妇联等部门及发动个人亲朋好友积极捐助村内贫困户;关爱留守儿童,为小学和幼儿园捐赠电脑、文具书籍等。努力增加村内收入,找路子想办法跑项目,发展边角经济,与企业合作种植收购小麦、成立养鸡养猪合作社、棉花加工合作社、小麦良种合作社等,修建集贸市场增加集体收入,发放26万余元的化肥等。经过三年帮扶,与2011年比较,三个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0%的扶贫对象实现收入翻番,三个村都有了集体收入,三个村都彻底脱贫,矛盾少了,环境好了,班子强了,村风正了,村集体收入提高了,全面改变了村里的落后面貌,彻底去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周围乡村羡慕的对象。
三年的帮包实践,第一书记们完成了省委赋予的光荣使命,与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有的村民听说他们要走,自发送锦旗,敲锣打鼓为他们送行,他们离开后村民们还自发来校看望,为他们送锦旗、发荣誉村民证书。这些群众发自内心的举动,是对8位第一书记工作的最高褒奖和最大勉励。今后,我校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会议精神,加强对第一书记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投入到帮包工作中去,为打好全省农村脱贫致富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做出应有贡献。((党委组织部 “第一书记”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