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师韦凌翔,以第一作者在交通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7.4,CiteScore 13.0)发表了题为“Urban underground car parking: present past and future”的综述论文。
该论文的合作作者包括国家级人才于雷教授、Nikolai Bobylev博士、李甜副教授等,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依托山东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项目编号ZR2025QC774和ZR2025QC74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编号ZR2024LZN008)和济南市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233040)等展开。研究针对城市地下停车场研究中知识体系复杂、发展脉络不清晰的问题,将文献计量分析与共引聚类方法相结合,系统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实现了对城市地下停车场研究演进路径与关键议题的全局把握。结合当前面临的能耗、空间利用率、安全风险等核心挑战,提出低能耗运行优化、集约式一体化发展、空间舒适性调控、智能化管理提升、存量空间更新利用等七方面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为学术界与工程实践提供了城市地下停车场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的系统性认知,为推动城市停车设施科学规划与智慧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据悉,韦凌翔2024年9月入职我校,加入我校可持续交通研发研究团队,为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学术副教授。入职以来,获批主持山东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和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青年项目等3项省级课题、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1项,2025年度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英文JCR一区及中文核心期刊等高水平论文8篇,其中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等TOP期刊发表论文4篇,为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和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地下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在第二十一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上海中心会场)、第三届基础设施智能建养与智慧交通研讨会、第一届中国西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学术大会、第四届数字交通与智慧出行论坛等国内地下空间、交通工程领域会议宣讲学术研究成果;此外,还获得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2025学术推荐论文奖、2025年第三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5年第四届数字交通与智慧出行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等荣誉。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ust.2025.107141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